巨星陨落
1968年6月8日国内顶尖科学家被扣上反动派的帽子,倒在了血泊中。这位科学家就是姚桐斌,去世的时候只有46岁。是一位科学家最好的年纪之一,这个年纪已经已经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对于未来的研究更是无限可能。而且这是一位曾经留学英国,德国的国家顶尖科学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被扣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那天他被下班回家的路上被一群人暴打,最终因为一根钢管倒在血泊里。被送去医院后就再也没醒过来。
身世贫苦,困境中求学
真的是非常可惜,在现在培养出这样的一位科学家都要花费很多年时间以及很大的资金和各种投入,更不用说在那个年代了。姚桐斌1922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里,家中兄弟姐妹众多,父母生了8个孩子。并且把他4岁的他送给别人,后来养父养母去世,他又回亲生父母家里。父亲曾给别人做长工,她的母亲裹着一双小脚日夜操劳,大姐在18岁的时候因为过劳去世。后来他们一家搬到养父母的屋子里,母亲变卖了最后一点首饰,家里开了一个粮油店。随后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姚桐斌和大哥都上了小学。也是这个时候他开始展现出他勤奋好学的天赋以及天资聪颖的头脑,成绩一直十分优异。
展开剩余74%但是小学毕业后父亲便不再让他继续念书了,觉得认得几个字就可以到铺子里帮忙了。在他的执意和努力下才跌跌撞撞的读完初中。他实在是太爱读书了,当时县里没有高中,他就想办法考到了上海。一边卖袜子;打零工凑学费,还曾一度辍学。上海的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此时的上海已经容不下一张课桌了。在突破重重困难后考到江西的国立十三中,还获得奖学金。高中毕业后他被当时国内顶尖7所大学录取,最后选择了他最感兴趣的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矿冶专业。工作一年后他拿到了异常珍贵的全额奖学金留学名额。这时距他来上海离家已经过去七八年的时间了,这期间他从未回过家。出国前回到家后父亲也露出了欣慰支持的笑容。
远赴国外留学,学成回国
在他去英国伯明翰大学留学的两年后,新中国成立。这让他振奋又高兴,但是国民政府提供的公费留学资金也因此断了。为此他开始勤工俭学,但在这期间在学业上也取得了很多成就,优秀的论文答辩后,他获得工业冶金学博士学位。这让他的导师非常欣慰,并且推荐29岁的他到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皇家矿校冶金系继续深造,也发表了许多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同时这期间他一直各处演讲,宣传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这遭到了英国的强烈不满,并且被限期离境。1954年2月,赴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冶金系铸造研究室任研究员。在德国考察并学到了很多先进的工艺和技术。
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此时的他已经35岁了,在而立之年和不惑之年的中间。压在心里的那颗爱国心从未消失。终于在1957年回到祖国,效力于祖国的火箭事业,放弃在国外的高薪和生活环境。回来后他成为国防部新成立的导弹部研究院的主任。只给他的团队12个刚毕业的本科生,以及简单的放大镜等器材。而火箭又是一件综合性非常强的科技,1960年苏联全部的科学家和设备又统统撤走。就在这样一无所有的条件下他带领他的团队仍然取得了很多成就,发表了很多著作。直到上世纪70年代,困惑研发人员的发动机原材料问题还是在他的论文中找到答案。
而且他为人谦虚谨慎,从不搞特殊化。即使妻子怀孕生子他还在工作岗位上。即使他不是一位好丈夫,但绝对是共和国的栋梁,在他身上也深深的体现出老一辈航天人的品质。当时他去世的消息传到周恩来总理耳朵里时,总理痛心不已要求彻查,并且加强对于科研人员的保护。
直到1976年在他的妻子彭洁清努力下凶手才被绳之以法。可是她却永远失去了丈夫,三个孩子也没有父亲了。在1999年9月18日,人民大会堂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中国共有23位科学家获此殊荣。姚桐斌是其中之一。在他去世的31年后,她的妻子替他领奖的时候泪流满面,国家和人民不会忘记这位科学家所作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姚桐斌传》;《火箭人物:两弹一星功勋姚桐斌》;《永远的眷恋——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姚桐斌》
发布于:天津市